浙江省出租汽车行业协会

党坚持对交通运输事业领导的历史经验与启示
2021-08-12 13:21    点击量:
党坚持对交通运输事业领导的历史经验与启示
中共交通运输部党组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交通运输事业走过了沧桑巨变的历程,从根本上改变了基础薄弱、整体落后的面貌,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前进的步伐,创造了“当惊世界殊”的奇迹,迎来了由交通大国向交通强国的历史性跨越,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交通发展之路。
        一、中国共产党领导交通运输事业发展的历程
      “早具舟车,行之久远”。交通运输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标志,秦朝驰道、丝绸之路、京杭大运河、郑和下西洋等极大促进了区域经济文化交流。近代以来,西方列强凭借坚船利炮,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强加给中国,疯狂掠夺我国铁路修筑权、港口经营权、江海运输权,交通这一重要经济命脉被帝国主义操纵。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革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到进入新时代的历史进程中,党领导交通运输实现了快速发展,建成了交通大国,正在向交通强国迈进,交通运输成为了党领导伟大社会革命实践的生动注脚。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运用和发挥交通运输,在大革命斗争、革命战争和民生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五四运动中,在学生们进行顽强斗争之际,沪宁铁路和沪杭铁路工人、京汉铁路的长辛店工人、京奉铁路的唐山工人相继参加罢工,有力支援了学生们的反帝爱国斗争。1921年党诞生后,领导开展香港中国海员大罢工、长江船员罢工、上海邮务工人罢工、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等工人运动,给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以沉痛打击。大革命时期,党领导铁路、海运、造船等产业工人积极投身五卅运动、省港大罢工等斗争,成为大革命的领导力量。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在创建中央苏区和中华苏维埃国家建设实践中,将整修交通要道、建筑桥梁作为“最迫切的一种工作”。抗日战争时期,党领导广大军民破坏日军控制的各种交通设施,依托复杂交通条件和地理环境痛击日寇。在抗日民主根据地建设中,党中央实行以农业为主、运输业等行业全面发展的方针,促进边区生产发展和民生改善。解放战争时期,党在解放区领导人民开展大规模的铁路、公路建设,开展兵站建设、军事运输、交通作战,发动和依靠人民保障前线军用物资,保障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等重大战略决战的胜利。新中国成立前夕,“海辽”轮起义、“两航起义”等爱国主义斗争,给国民党政权在政治和军事上以沉重打击,也为新中国航运、航空事业的开创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人民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设发展了新中国交通运输体系,为建成交通大国、迈向交通强国、服务人民打下坚实的物质和体系基础。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交通运输业投资17.7亿元,占全国基建投资的22.6%,很快修复了被破坏的设施设备,恢复了水陆空运输。1953年我国开始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国家投资继续向交通运输倾斜,改造和新建了一批铁路、公路、港口码头、民用机场,疏浚了主要航道,新开辟了国际、国内水路和空中航线,扩大了邮政网络,增加了运输装备数量。在此期间,新中国成立后完全采用国产材料自行修建的第一条铁路干线——成渝铁路建成通车,川藏、青藏、新藏等公路全线通车,在长江上修建的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桥——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自主设计建造的第一艘万吨级远洋货轮“东风”号成功交付。“文化大革命”期间,交通运输在严重干扰中继续向前发展,设施和装备规模、运输线路仍在增加,管道运输也得到了发展,特别是1973年初周恩来总理发出三年改变我国港口面貌的号召,开始了第一次建港高潮。1975年初,邓小平同志以铁路整顿为突破口,带动各行各业整顿,打破了全国工交生产徘徊不前的局面。在此期间,宝成、鹰厦、包兰、兰新、成昆、湘黔等铁路陆续建成,滇藏公路建成通车,自行设计建造的铁路、公路两用桥——南京长江大桥全面建成通车,第一条城市地铁线路——北京地下铁道一期工程正式建成通车,第一座10万吨级现代化深水油港大连新港建成。
      (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在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交通运输行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更新理念、引进技术、多渠道融资、改善管理、加快发展,发挥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官作用。1978年,改革开放揭开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篇章。党中央把交通运输放在优先发展位置,支持创办蛇口工业区,推动改革开放先行先试,推动基础设施建设步入快速发展期。改革开放持续深化。按照中央“放开、搞活”的要求,1984年交通部实施“有河大家走船,有路大家走车”等措施,开始全面开放交通运输市场。铁路方面,1986年铁路实行“大包干”经济承包责任制,2001年推进主辅分离、干支分离、客运货网分账核算等各项改革。港口方面,1989年交通部直属的14个沿海港口、26个长江干线重点港口全部下放到所在城市,实行“双重领导、地方为主”的管理体制;2001年将中央管理的港口和双重领导的港口下放地方管理,港口行政管理和生产经营实现政企分开。民航方面,1984年第一家股份制地方航空公司厦门航空成立,全国先后兴办数十家地方航空公司和机场,走上企业化发展道路。2004年,民航机场属地化管理体制改革完成,中国民航初步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符合行业发展规律并与国际接轨的新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邮政方面,邮电部于1985年设立邮政运输局,1998年在信息产业部下组建国家邮政局,实行邮电分营和邮政政企分开。随着国内市场的持续放开,交通运输“走出去”步伐加快,在标准、规则上持续跟国际接轨,并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规划引领作用凸显。1981年国家干线公路网划定。1990年交通部提出建设公路主骨架、水运主通道、港站主枢纽和交通支持保障系统(“三主一支持”)的战略构想,经中央同意于1992年正式实施。1991年,中央同意实施“五纵七横”国道干线系统,随后确定“两纵三横”水运主通道总体布局。党的十六大以来,经国务院同意,制定实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全国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等中长期规划,铁路、民航分别制定实施了“十五”“十一五”规划。为贯彻落实西部大开发等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先后制定系列规划纲要,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空间布局、建设目标、发展路径更加清晰。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国务院于1984年出台提高养路费征收标准、开征车辆购置附加费以及“贷款修路、收费还贷”等扶持公路发展的三项政策,先后设立港口建设费、民航机场建设费和基础设施建设基金、铁路建设基金、内河航运建设基金,形成了“国家投资、地方筹资、社会融资、利用外资”的投融资模式。为应对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加速了高速公路和铁路等建设进程。2000年发布的《交通和车辆税费改革实施方案》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有了更加稳定的资金渠道。综合交通理念落地生根。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加快发展综合交通体系。2007年11月,国务院批准的《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建设现代化综合交通网。2008年,国家组建交通运输部,要求统筹规划铁路、公路、水路、民航以及邮政行业发展,促进各种运输方式相互衔接,为加快形成综合运输体系提供了体制保障。行业更加重视规划建设、养护管理和运输服务的协调发展,更加重视各种运输方式的优化、衔接,通过推进铁水联运、货运甩挂运输、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等提升运输服务水平,强化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建设,交通运输系统的整体效率和综合效益不断提升。
      (四)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我国交通运输事业发展实现历史性进步、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建成了名副其实的交通大国,正在向交通强国迈进。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心系交通,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建设交通强国。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投运仪式上强调,要加快建设交通强国。2020年11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作了进一步部署。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印发《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和《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加强交通强国顶层设计,推动交通运输事业加快实现由大变强。综合交通基础设施规模位居世界前列。交通基础设施加速成网,综合交通枢纽布局逐步完善,高速铁路里程、高速公路里程、内河航道通航里程、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沿海港口万吨级及以上泊位数都稳居世界第一,公路成网、铁路密布、高铁飞驰、巨轮远航、飞机翱翔、天堑变通途的梦想已成为现实。中国路、中国桥、中国港、中国高铁成为全球亮丽的“中国名片”。运输服务保障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铁路、公路、水运、民航客货周转量,港口货物吞吐量,邮政快递业务量等指标跻身世界第一或世界前列,我国已成为世界上运输最繁忙的国家之一。交通运输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2013年,西藏墨脱公路建成通车,中国从此实现县县通公路。“四好农村路”建设取得重要成效,2019年和2020年先后实现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通客车,兑现了“小康路上不让任何一地因交通而掉队”的庄严承诺。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网络体系基本建立,实现村村直接通邮、乡镇邮政快递网点基本覆盖。创新能力实现显著提升。跨海桥隧、深水航道、自动化码头等成套技术跻身世界前列,港珠澳大桥、京张高铁、上海洋山港自动化码头、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等一批超级工程建成,复兴号系列动车组上线运行,C919大型客机全面开展试验试飞,共享单车、网约车等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发展质量持续提高。持续深化交通运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6年—2020年可量化措施降低物流成本约4900亿元。节能降碳和污染治理取得实效,城市公交、出租车和货运配送成为新能源汽车应用的主要领域,岸电建设使用加快推进,长江经济带船舶和港口污染防治取得明显成效。“十三五”时期交通运输碳排放强度下降率达7.5%,2012年—2019年全国机动车污染物排放量下降65.2%。安全应急保障能力不断增强。积极应对台风、洪水、雨雪冰冻等各类极端天气和自然灾害,妥善处置“桑吉”轮碰撞燃爆事故。截至2020年底,组织搜救行动17731次,成功救助遇险人员133120人,搜救成功率96%,牢牢守住了交通安全生产底线。治理效能不断提升。综合交通运输体制机制逐步完善,形成了“一部三局”综合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架构。“放管服”改革、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改革等取得积极进展,铁路、邮政公司制改革总体完成,初步形成了包括8部法律、43部行政法规、300部地方性法规、288件部门规章、290件地方政府规章的综合交通法规体系,以及3850余项国家和行业标准的综合交通运输标准体系。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成效明显。果断作出“一断三不断”部署,推出铁路“七快速”、公路“三不一优先”、水运“四优先”、民航客运“五个一”、邮政“绿色通道”等政策措施,全力阻断病毒通过交通工具传播,保障应急物资和人民生活必需品运输,及时部署恢复交通秩序,多方施策缓解交通运输企业经营困难。成立国际物流保障协调工作机制,加强运输资源统筹调度,确保国际物流供应链稳定畅通。对外开放合作持续深化。对外交通运输网络逐步形成,服务“六廊六路多国多港”的交通互联互通架构基本形成,中欧班列通达欧洲22个国家,国际道路运输合作范围拓展至19个国家,水路国际运输航线覆盖100多个国家,民航航线通达64个国家和地区。积极参与全球交通运输治理,加入近120项交通运输领域多边条约,国际影响力明显增强。
          二、党领导交通运输事业发展的历史经验
       “度之往事,验之来事,参之平素,可则决之”。回顾长期以来党坚持对交通运输事业领导的艰辛探索,总结历史经验,深化规律性认识,对于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是必须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百年光辉历程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具有无比坚强的领导力、组织力、执行力,是团结带领人民攻坚克难、开拓前进最可靠的领导力量。从革命、建设、改革到进入新时代,党始终坚持对交通运输事业的集中统一领导,充分发挥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核心作用,紧密结合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提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作出一系列战略部署,推动交通运输不断适应实践、时代、人民的要求,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取得举世瞩目成就。新时代新征程上,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毫不动摇坚持党对交通运输事业的全面领导,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筑牢交通运输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政治保证,确保交通运输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二是必须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事关党的理想信念、性质宗旨。在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指引下,党中央把交通运输作为民生改善的重要领域,在资源配置上优先倾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满足,在要素条件上优先保障,加快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不断提升交通运输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建设人民满意交通取得重要进展。尤其是大力实施以“四好农村路”为代表的一批民生项目,为广大农村地区带去了人气、财气,也为党在基层凝聚了民心,使交通运输成为了人民群众获得感最强的领域之一。新时代新征程上,必须坚持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共同富裕方向,把人民交通为人民作为交通运输发展的根本宗旨,保障人民群众共享交通运输改革发展成果、共享美好交通服务,加快建设人民满意交通。
       三是必须始终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根本任务。党中央坚持把交通运输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官”,作为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的重要一环,使交通运输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实现了从“瓶颈制约”到“初步缓解”再到“基本适应”乃至“适度超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转变。新时代新征程上,必须毫不动摇坚持高质量发展,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不断解放和发展交通运输生产力,统筹发展和安全,更好满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当好先行、提供支撑。
        四是必须始终坚持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党作出的历史性抉择,是党的又一次伟大觉醒,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次伟大革命。党坚持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把交通运输摆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要位置,在交通运输领域率先开放搞活市场,大力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有效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动综合交通运输改革发展不断深化,各种运输方式加快融合发展,现代化治理能力不断提升,为推进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新时代新征程上,必须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旗帜,深化对改革开放规律的认识和运用,持续推进交通运输领域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强化制度建设和创新,不断激发交通运输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五是必须始终坚持凝聚各方合力。集中力量办大事,是党带领人民长期实践探索的智慧结晶,是党的一贯主张和优良传统。交通运输涉及经济社会方方面面、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发展离不开各方的支持与协作。党坚持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坚持全国一盘棋,局部服从全局,地方服从中央,从中央层面通盘优化资源配置,领导制定了一系列交通运输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的目标和愿景,集中保障资金、土地等资源要素,为交通运输持续健康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级党委政府大力支持,广大人民群众主动参与,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发挥重要作用,汇聚形成了共同推动交通运输事业发展的强大合力。新时代新征程上,必须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独特优势,坚持全国一盘棋,凝聚各方智慧和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共同推动交通运输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六是必须始终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从严治党,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基本规律,也是党自我革命的内在要求。党积极应对在长期执政和改革开放条件下面临的各种风险挑战,持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坚决把纪律规矩挺起来、立起来、严起来,大力传承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为包括交通运输在内的国民经济各领域发展营造了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新时代新征程上,必须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深化全面从严治党,提高管党治党水平,不断增强各级党组织的组织力、战斗力、执行力,不断激励党员干部担当作为,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无论我们走得多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回望我国从交通弱国到交通大国、再到迈向交通强国的历史进程,我们深刻认识到,最根本的是要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巨大成就的取得离不开党的领导核心的亲力亲为,离不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发挥,离不开全体交通运输人的艰苦奋斗,离不开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努力当好现代产业体系协调发展的坚实支撑,当好内外经济循环相互促进的重要纽带,当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的保障基石,当好改善人民生活品质促进共同富裕的开路先锋,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展现实干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