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从这里扬帆远航——写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
浙江学习平台
(一)
又一个7月到来,中国共产党成立已整整100年。
100年,在人类发展史上、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史中,不过是弹指一挥间。但正是这100年,世界的东方,成就了波澜壮阔的传奇;社会主义500年的历史进程,定格下最华彩的篇章。
一切,始于1921年之夏。那是上海石库门的小楼里,被迫中断的中共一大会议;是嘉兴南湖的小船上,那句压低声音的“共产党万岁!”一群平均年龄28岁的志士,悄然成立了一个政党,一股红色激流就此改变了中华大地。
“上海党的一大会址、嘉兴南湖红船是我们党梦想起航的地方。我们党从这里诞生,从这里出征,从这里走向全国执政。这里是我们党的根脉。”
是什么让一个“连报纸上也没有一点报道”的小会,成为“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是什么让一个只有50多人的小党,发展成世界最大的执政党?是什么让一叶吃水不深的小船,成为承载着亿万人民希望的巍巍巨轮?——南湖红船荡起的涟漪从未散去,来自天南地北的瞻仰者寻找答案。
红船边,从“党的根脉”出发,我们重新打开时间的闸门,读懂中国共产党,读懂中国。
(二)
国运衰微、苦难深重,这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谭嗣同悲叹“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鲁迅愤慨“仿佛时间的流逝独与我们中国无关”。
年轻的共产党人,心中燃烧着信仰。朝着心中“富强中国、安乐中国”“青春中国”“可爱中国”的梦想,他们毅然在未知挑战中踏上漫漫征途。
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蘸着墨汁吃粽子,还说味道很甜”,张人亚父子舍生忘死守护党章……在中国革命红船的起航地浙江,许多人和事仍然历历在目,许多呐喊和高歌犹在耳旁——
“赤心献革命,决然无返顾”,我们怎能忘记,把法庭当战场、把监狱作熔炉的首任省委书记刘英,在踏上革命征途时写下的宣言;
“胜利的时候,请你们不要忘记我们!”我们怎能忘记,25岁的中共党员裘古怀在国民党浙江陆军监狱牺牲前留下的遗言;
“做一个有利于国、有利于民的东南西北人。”我们怎能忘记,杭州“五四运动”的领袖人物之一、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创建人之一俞秀松的誓言;
我们怎能忘记,铁肩辣手、笔抵万军的报人邵飘萍,中共一大、二大召开的“幕后功臣”王会悟,精钢宁折不为钩的革命先驱宣侠父,面对敌人刺刀坚强不屈的“浙东刘胡兰”李敏……
历史的天空,大道与大义从不因时间的流逝而模糊,历经百年愈加清晰。在黑暗中敢于照亮,在压迫中敢于反抗,在逆境中敢于坚持,在未知中敢于指引,他们用似火的激情,投身于一师风潮、萧山衙前农民运动、浙南烽火、浙东抗日……
多位国外学者和观察家盛赞:“中国共产党无疑是100年来最成功的政党”,“创造了地球上最大的政治奇迹”,“堪称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故事”。其实,走入百年党史深处,就能发现“最成功”“最伟大”的源头,是如此纯粹——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初心与梦想,让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史与民族的复兴、国家的重生融合在一起。
(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政党,如一个人一样,最宝贵的是历经沧桑,还怀有一颗赤子之心。”走过百年的中国共产党,无论岁月更迭、场景更换、党员更新,始终不变的,正是“赤子之心”。
曾记否,1954年杭州北山路的一幢小楼里,毛泽东主席率领宪法起草小组成员,用77个日夜写就新中国第一部宪法草案初稿;1955年台州一江山岛上,解放军诸军兵种联合作战成功登陆,浙东沿海岛屿继而全部收复……浙江历史上的瞬间,映照着“人民共和国”的脚步。
曾记否,新中国第一个居委会杭州上羊市街居委会,全国推广的诸暨“枫桥经验”,中国第一座自行设计、自制设备、自主建设的大型水电站新安江水电站,中国大陆第一座自己研究、设计和建造的核电站秦山核电站……浙江的红色地标,标注着“人民当家作主”的自豪。
有人说,中国共产党是个愈挫愈勇的党,贵在人心所向、大势所趋。从逆境中转折,从困境中突围,中国共产党人一次次地证明,“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
改革开放,“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中国由此万马奔腾、生机勃发,改革开放的先行地浙江,喷涌出积蓄已久的热情——
这里的人们,成为全国第一家个体工商户,创办全国第一家股份制企业,建起全国第一座农民城,建成全国第一批专业市场,他们走出家庭作坊的敲敲打打、鸡毛换糖的摇鼓吆喝,与全世界做生意;
这里的面貌,从资源小省到经济大省、由基本温饱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一个个强县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一个个产业成为全球产业链中的关键一环,一个个创业者成为叱咤风云的浙商……无数人改变了命运,无数人向着未来充满激情地进发,如同涓涓细流,鲜活而顽强,汇聚成奔腾向前、气势宏大的历史之河、时代潮流。
把人民作为执政最大的底气,中国共产党人更加成熟、更加清醒、更加坚定。不管前方的考验是洪水、地震、疫情的重大灾害,还是金融危机、贸易摩擦的国际风浪,“以人民为中心”始终未变。
为什么中国共产党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什么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这,就是答案。
(四)
从南湖红船上寻找光明的摆渡人,到“中国号”巨轮的领航者,共产党人的目光,总是望向未来。
“我们对时间的理解,是以百年、千年为计。”中国共产党人置身宏阔的时空维度,思考着人类发展、全球治理的深刻命题。什么样的故事,能贯穿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社会主义中国的创业史?
2021年4月14日,在“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浙江的实践”专题宣介会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萌发地浙江,讲述着一个久久为功的故事。
历史的长镜头,对准本世纪之初,中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一直走在改革开放前沿的浙江,面临着“先天不足的制约”和“后天成长的烦恼”。难题,亟待破解。
永远目光向前——“八八战略”,这份由习近平同志亲自为浙江发展设计的路线图,浓缩着马克思主义战略家的宽广视野和远见卓识,为浙江打开了未来之门。
用政府与市场“两只手”的分工合作,深化市场取向的改革;以“腾笼换鸟”“凤凰涅槃”的勇气和气概,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变革;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全新视角,破解发展与保护的矛盾;将农民和市民的身份差别逐步消除,开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局面……“八八战略”,犹如不竭的动力源嵌入浙江的现代化建设进程,构建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浙江实践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在省域层面率先探索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等重大问题。
伟大的战略,总能切准时代的脉搏、把握发展的大势,总能为实践提供源源不断的理论支持、精神支撑和具体指引。18年来,“八八战略”潜移默化地运行于浙江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推动着浙江从经济大省到经济强省,从对内对外开放向深度融入全球,从基本小康向高水平全面小康跃变。
当G20杭州峰会上,创新活力之城尽显中国自信和大国风范;当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江南水乡一展互联网浪潮中的大国姿态;当“千万工程”获联合国最高环保荣誉“地球卫士奖”,宁波舟山港成为世界第一大港,城乡居民收入比为全国各省区最小……这些令人心潮澎湃的时刻,折射着浙江在“八八战略”指引下走过的正确道路。
民营经济,数字经济,高水平均衡协调发展,整体智治,跳出浙江发展浙江,文化高地,平安浙江、法治浙江,诗画浙江,守正创新的干部队伍……9张颇具标识度的“金名片”,交织着浙江人不懈探索“八八战略”浙江实践的时代心曲。
永远目光向前,中国共产党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也在一个省域写下建党百年光辉中的“浙江故事”。坚定不移地沿着“八八战略”指引的路子走下去,浙江,始终不懈怠、不蹉跎。
(五)
160多年前,马克思曾预言:如果世界历史的一极是西方,那么另一极便是中国,西方世界乃至人类世界未来的命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的命运。
风云变幻的世界,百年未有的变局,人们忽然意识到马克思所说的“人类世界未来的命运”。中国“创造了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惊天动地的发展奇迹”,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
“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完全有信心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这是5年前,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的宣示。
什么样的实践,能为更多国家和民族在实现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实现更加美好明天提供借鉴?什么样的路径,能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方案?
2020年之春,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到浙江考察调研并发表重要讲话。对这片曾经工作过、始终寄予厚望的热土,总书记赋予新目标新定位——“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
这一次,浙江吹响新的冲锋号,迎着建设“重要窗口”的新使命和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的新目标,聚焦聚力高质量发展、竞争力提升、现代化先行,担负起“五大历史使命”,回答新阶段“十大新课题”,交出“十张高分报表”,创新“五种思维”,瞄准“十个先行”,抓牢“十三项战略抓手”,形成了系列组合拳,以浙江的“稳”和“进”,为全国大局作出更大贡献。
2021年之夏,《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发布,支持鼓励浙江先行探索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的浙江,要开启一次极富挑战的探索。
这一次,浙江勇当开路先锋,向着人类共同的梦想,探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的一种更高级的社会形态,瞄准1个总体目标,锁定4项根本任务,探索8条有效路径,要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真实可感;浙江扛起新使命,探索形成效率与公平、发展与共享有机统一的富裕图景,要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再创文明盛景探路,为全球可持续发展与治理贡献中国智慧。
缔造新时代的人间奇迹——在这片土地上,无数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共产党人,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红色根脉”传承不绝。人们从“浙江之窗”瞻望中国未来,读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够行稳致远的内在逻辑。
(六)
有两个时间点,意味深长:
一个是在19世纪40年代,古老的中国被列强的坚船利炮打开了国门,中国命运进入前所未有的悲惨境地。在资本主义方兴未艾的欧洲,马克思、恩格斯开始了对科学社会主义、对人类解放进步事业的伟大探索。
另一个是在21世纪中叶,《共产党宣言》发表200周年之时,正是中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际。
跨越两个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紧密契合;跨越东西方文明,人类解放,现代化强国,民族复兴,同频共振。
百年前,南湖红船扬起了梦想之帆,摆渡了暮霭沉沉的中国;今天的我们,回望过往的奋斗路,眺望前方的奋进路,梦想,远未止步。
从起航之地到“重要窗口”,百年恰是风华正茂,历史的契机再一次等待我们把握。
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红船边,我们开始新的远航。历尽艰险,穿越风浪,方能看到彼岸地平线的晨光,终达所愿。恰如青年马克思所说:“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