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出租汽车行业协会

天津“的士”从奢侈品到随手招
2018-05-16 14:08    点击量:

天津“的士”从奢侈品到随手招

来源:中国交通新闻网    2018-05-15

  
  家住天津老城厢的刘姨今年完成了嫁女儿这件大事儿,接亲时,一水儿的豪车让街坊邻居们羡慕了很久。20多年前,刘姨的婚礼也是一水儿“豪车”——黄色大发出租汽车组成的接亲队伍。“别看现在说起来像笑话,在那时可是相当有面儿的。”回忆起这段历史,刘姨一脸甜蜜。
  “黄大发”“红夏利”“蓝花冠”伴随着许多天津人的成长,它们不仅是天津人的“幸福密码”,还承载着30多年天津出租汽车的发展史,见证着城市公共出行服务的变迁。
  “面的”走入寻常百姓家
  1975年1月1日,天津市成立了第一家出租汽车公司。那时的出租汽车都是从国外进口,集中停放、集中管理,统一调度、应招服务,主要分布在宾馆饭店、机场、火车站和重点医院等客流较大的地区。
  当时,老百姓收入不高,日常出行以自行车为主,出租汽车算是奢侈品,没有大事或者急事,人们极少乘坐。如今每天坐出租汽车去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做理疗的邱大爷说:“现在打车是家常便饭,以前可是了不得的大事儿,那时候真没听说身边的人谁坐过出租汽车。”
  1984年,“黄大发”车辆由天津汽车制造厂引进生产,1987年年产量达到2万辆,同年大发出租汽车开始出现在天津的大街小巷。1993年,天津出租汽车行业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阶段,经营企业和车辆数量得到了跨越式增长。“10块钱起步,一公里一块钱”,出租汽车逐渐成为市民人人都可“享用”的出行工具。
  天津人喜欢亲切地称黄色大发出租汽车为“面的”或者“小面”,称呼里蕴含着天津人的特殊感情。
  现在已经退休的黄师傅回忆说,当年他和爱人下岗后,学了开车技术,东拼西凑买了一辆黄色大发出租汽车,两口子倒着开,一个白天,一个晚上,人歇车不歇。“开始还担心不好干,挣不来钱,可干了2年发现,不仅把学车、买车时欠下的外债还清了,家里的生活质量还提高了一个档次。”黄师傅说。
  品质升级 成为“城市名片”
  时间进入到2000年,我国汽车产业重心向轿车转移,公众生活水平日渐提高,人们对出租汽车服务品质的要求也不断提升。“面的”的安全性和舒适性不能满足群众需求,大发出租汽车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2008年1月,借迎接北京奥运会的契机,天津市客运出租汽车车辆规定开始实施,规定了出租汽车车辆准入标准,同时对更换花冠、威志出租汽车给予财政补贴,加快了淘汰大发和夏利出租汽车的步伐。经过2年多努力,天津更新了市内3万余辆出租汽车,其中花冠出租汽车达到近1.5万辆,使得天津出租汽车运营车辆整体档次有了很大提升。
  出租汽车作为城市名片,是展示城市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的重要窗口。多年来,天津出租汽车行业强化管理,完善行业法规,逐步实现了规模经营、规范服务,行业管理部门坚持不懈地抓载体促服务,开展多种形式的服务竞赛,不断提高驾驶员队伍素质,提升服务水平。
  1997年,天津开展了评选“万名达标、千名信得过、百名优秀、十名十佳标兵”驾驶员活动。2008年,天津组织开展了星级驾驶员争创活动,在驾驶员中评优选佳,陆续评选出1700名星级驾驶员,并在其驾驶的出租汽车上安装了新式的星级驾驶员标志灯。通过开展创优活动,一大批优秀驾驶员被评为各级标兵,其中有50名驾驶员先后被评为市级劳动模范,获得市级五一劳动奖章。
  目前,天津市出租汽车行业经营企业60家、运营车辆达3.2万辆,拥有2家5000辆以上规模企业、5家1000辆以上企业。自1993年以来,天津出租汽车行业平均每年安置就业和再就业人员6000余人,每年运送旅客近4亿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