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车新政实施一年 “打车难”须辩证看待
2017-08-02 12:35 点击量:次
网约车新政实施一年 “打车难”须辩证看待
2017-07-30 10:40 来源: 东方网
去年7月28日,《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正式出台,明确了网约车的合法地位。新政实施一年来,网约车市场逐步走向正规化。在网约车平台不断调整与转型的同时,“打车难”“打车贵”的问题又再次引起关注(7月28日中国新闻网)
网约车新政实施一年,“打车难”“打车贵”现象须辩证看待。
首先,打车到底有多难?要有完整的数据来说话。现在很多是打车者的主观感觉,缺少一年的大数据支撑。滴滴7月25日发布的大数据显示,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2017年6月早晚高峰与夜间时段的“打车难”均有不同程度上升。但是6月份天气热,打车需求增加的因素要考虑进去,如果没有三四月份的对比,单以6月份来说事是不客观的。
其次,网约车新政可能对打车难带来一定影响。根据《暂行办法》规定,需要具备“三证”。“从业资格证”是司机必须面对的“大考”,严格的考试使得一些司机屡败屡战,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使得网约车数量暂时减少。而在“一城一策”框架下,各地要求不同,也可能带来一定的影响。
第三,网约车司机的积极性也大不如前。网约车进入市场之初,对司机的补贴是较高的,但是这只是一种营销策略,现在补贴大幅度减少,司机没有原来赚的多,所以积极性没有原来高,而且司机的生意好坏完全取决于信誉分,低于标准分的生意不景气,也影响了司机的积极性。
第四,“打车难”“打车贵”还要看怎么比。如果说和没有网约车的时代比,“打车难”“打车贵”根本无从说起。而和网约车野蛮生长的时间段比,自然是“打车难”“打车贵”。但要看到,网约车野蛮生长只是一个特殊现象,与之对比没有意义。
从理论上说,随着共享单车在各地的发展,地铁、公交线路进一步密集,人们出行方式越来越多样化。“打车难”“打车贵”的问题应该逐渐好转。
交通运输部首席专家徐康明表示,网约车新政执行一年带来了很多积极的改变,行业发展依法依据得以恢复,网约车行业正在建设新格局。网约车行业的安全机制、车辆不得拒载乘客、妥善平衡各方利益、服务质量等都相应提升。但网约车还需加速修复一些问题,比如因法规不到位导致乘客权益受伤害,车辆车龄及车检不符合规定等行业漏洞。
网约车新政所带来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从乘客的出行方式变化,到网约车市场供给,再到出租车市场的规范,甚至"打车难""打车贵"重新出现的迹象,使得"黑车"也变得多起来,不仅乘客出行需求和用户体验受到影响,市场的管理成本也随之提高。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这些变化值得政策制定者关注、调研,在评估网约车新政的社会效果时,只有将这些因素综合考虑,才能得出更为客观的评价。对于新业态,政策不能一出了之,还要动态完善。这就需要以大局观来辩证施治,需要借用“互联网思维”和“分享思维”。
在法律不变的情况下,网约车在经营、运作和监管手段上要改变。比如,对网约车的高门槛设置,主要是基于安全考虑,但正如专家所指出的,对安全的保障,完全可充分借助互联网技术,而不必过度依赖于准入门槛。比如,对司机自身品质的考察,可以由金融信用信息系统与公安身份管理系统与第三方平台对接,进行信息的共享识别;运输车辆车况的安全应当由公安车管部门的年审系统与第三方平台对接,进行信息共享识别;司机驾驶过程和行为的安全问题,可以通过对行驶过程数据全程采集(包括人脸识别等)以及乘客意见采集进行确认。也就是说,新政也不要大包大揽。网约车多部门管理,需要明确各方管理权限,只有监督管理到位市场才能净化。
值得注意的是,网约车初期,为了“效率”而牺牲“秩序”,新政强调“秩序”但也不要牺牲“效率”,更不要因为现在出现暂时的"打车难""打车贵"问题而把“秩序”让给“效率”。城市管理者的思路应不断调整,把市民出行的“效率”放到与城市管理的“秩序”同等地位上来。如此一来,网约车才能作为共同交通领域便利出行的一个最佳辅助而行稳致远。
作者:丁慎毅
(责任编辑: 和讯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