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出租汽车行业协会

网约车的“奇葩车型”说明了什么?
2017-08-11 11:18    点击量:

网约车的“奇葩车型”说明了什么?

中国出租汽车产业联盟

 
       日前,一位网友在杭州通过滴滴平台叫顺风车,没想到竟然来了一辆崭新的救护车!该网友惊讶之余,拍了照片发到网上,顿时引起围观。虽然事后经上海医疗急救中心查证,这辆救护车尚未正式交付使用,是被物流公司擅自用来载人的,但“网约救护车”的奇遇还是令人难以置信,甚至刷新了网约车的车型“底线”。此前,曾有网友曝光通过滴滴平台打到了货车、卡车、公交车,如今救护车又给滴滴平台的“奇葩车型”增添了一个新的成员。
       这些五花八门的“网约车”看起来像个笑话,但是其背后埋藏的安全隐患更让人深思。
       首先是乘客权益难以得到保障。虽然上面举的几个案例比较极端,但是网约车平台线上显示的与线下实际车型不符的情况非常普遍,比如在一些网约车新政规定比较严格的地方,经常线上显示的是本地牌照车,来的却是外地牌照车,司机也和软件显示的是两个人。有些乘客为了赶时间,将就上车,殊不知由于软件显示的信息不一致,万一发生事故或其他意外,很难证明载客车辆和平台之间的关系,甚至连司机也找不到,乘客的权益无法得到保障。
       其次是平台对于此类事件的处理手段有限,缺少威慑力。平台为了提升业务量,对于线上线下车辆不符的情况大多时候是睁只眼闭只眼,即便遭到投诉或曝光,对司机的处理最多也只是封号。因此,违规行为的成本很低,一旦有不法分子故意钻这个漏洞,冒用信息接单载客,后果将会不堪设想。
       第三,被曝光的事件中屡次涉及处于灰色区域的“顺风车”。由于在七部委颁发的《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中,没有将顺风车纳入统一管理,只是规定“按城市人民政府有关规定执行”,而大部分城市至今没有对顺风车出台具体的管理办法,使得这种合乘形态游离在监管之外,并被一些人钻了空子,用顺风车的名义从事实质上的营运行为。由于顺风车的司乘双方责权利规定模糊,保险公司大多不对顺风车发生的事故提供赔偿,乘客在搭顺风车时,实际处在缺乏保障的“裸奔”状态,去年曾轰动一时的“深圳女教师遭劫杀案”就是发生在顺风车上。
        因此,对于线上线下车型不符的现象,绝不能轻描淡写地一笑了之,我们郑重呼吁:各地运管部门依照网约车新政,对于此类行为严格查处,一经发现,必须对司机和平台同时处以重罚;乘客对于信息不符的车辆,应拒绝乘坐,并及时举报,切不可抱有侥幸心理或贪图省事,结果酿成大祸;各地政府部门对于顺风车应早日制定规范,明确平台和车主的责任,保障搭乘人的合法权益,千万不能让顺风车变成违法行为滋生的温床。